欢迎光临非凡娱乐官方网站

淮海將農建四師精神發揚光大

作者:陸軍時間:2021-12-15瀏覽:226設置

“左邊砂巖上‘艱苦創業、不怕困難、團結奮進、無私奉獻’十六個金色大字,就是農建四師精神。”陳列館講解員徐瑩正在序廳中向來訪者介紹著農建四師的歷史。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淮海農場充分利用農建四師暨淮海農場歷史陳列館這一“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傳承軍墾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發揚紅色傳統,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淮海是江蘇農墾的發源地,我們的黨員干部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把軍墾傳統刻錄在腦海里、流淌在血脈中,讓農墾精神永遠閃光,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江蘇農墾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魏紅軍多次參觀過農建四師陳列館,并在多個場合開展紅色實境教育時表示。

1952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02師近萬名指戰員是奉軍委主席毛澤東的命令,改編成農業建設第四組建成淮海農場的,該場被譽為江蘇農墾的搖籃,境內紅色資源豐富,除保存較為完整的農建四師師部大院的建筑、陳設及樹木外,還有江蘇省政府1992為農建四師批準設立的紀念碑,2010年建成的農建四師暨淮海農場歷史陳列館及后續建成的二三期工程。目前農建四師廉政館又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近年來,農場高度重視這些革命歷史遺址遺跡的保護、利用,將這里打造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基地。

“同學們,農建四師師團領導成員中,基本是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領導骨干,其中老紅軍就有20多人。營連排干部,大多數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鍛煉。這張照片是益林戰役,農建四師的前身部隊華東警備第九旅配合第五軍分區的部隊,一舉殲敵7000多人,活捉旅長王匡等,成為蘇北戰場上的重要一役,入選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和人民解放軍史冊”今年414日,在農建四師陳列館里,講解員姚雨正在給來接受黨史教育的淮海中學學生,講解這支部隊當年戰斗的感人故事,“你們看我們的先輩們不畏強敵,敢打敢拼,為新中國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為了原汁原味追尋紅色遺跡學黨史。近年來,淮海農場加大紅色資源的挖掘、開發力度,對辦公舊址、陳設、舊物等進行修繕、歸類和保護,修復了農建四師的門樓、彈藥庫、醫療所、沙盤等遺址,新建了“情景再現”水車、糧囤、磨坊、沖臼等農具。同時,加強農建四師元素的景觀提升,在創業路上開辟了農建四師史實文化墻、在淮海路上建立了路邊農建四師燈光圖片窗、在環形塑膠步道上將增設農建四師艱苦創業圖片墻,繼續向健在老軍墾及后人征集文物,淮海通過文化展示,積極打造黨史情景教學現場點。

“當年農建四師在建設農場之初,通過以場帶社,幫助當地百姓組建了‘大口農業生產合作社’,他們是我們百姓最擁護的一支部隊。”來自濱海縣新勝村的一位王姓黨員表示,在我們小時候,父輩們多次夸贊黨領導下的農建四師部隊,就是這樣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從而讓我們散落在各處的村民“組織起來”,走上了集體化的快速發展之路。“村里整齊劃一的農田和村民集中居住的場景,就是農場化的翻版,這也讓大家早早就告別了貧困。”

“在陳列館中,既有這支部隊當年使用的軍號、馬鞍、子彈匣,也有他們在農場建設時期使用的石硪、扁擔、籮筐……一件件珍貴的展品,把我們帶回到那段崢嶸歲月。特別是以現代光影技術還原的《足跡》紀錄片,再現了當年的戰斗場景,簡直令人震撼。”淮海農場中學校長張耀武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每年都要讓學生來到這里接受紅色洗禮,讓學生們明白,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認真品讀百年黨史,堅守軍墾戰士為我們樹立的理想信念,把軍墾精神轉化為學習動力,爭取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陳列館中不僅僅是列展了217幅圖片、展出了233個舊物、展示了57份榮譽證書及證件,更有流傳著從師首長到普通一兵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淮海進行場史編纂的老宣傳部長薛春曙說,“這些都是我們作為黨史學習和軍墾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在展廳中一幅李桂蓮接受毛澤東命令的照片十分醒目。這位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擔任王震警衛員的他,卻取了個女性化的名字。原來在李桂蓮3歲時,因父母還不起地主的債,為躲避地主將男孩奴役抵債的風險,父母便為他起了一個女孩化的名字和裝束,整天混跡在女孩中間才幸免于難。李桂蓮參加紅軍接受教育后一度想過要改名,中央領導任弼時沒有同意,說:“你的名字作為舊社會窮人家遭受地主階級剝削壓迫的見證,一定要留著。”1939年,李桂蓮在一次伏擊日軍的戰斗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前胸打進,從后背穿出,因沒有急救包,搶救人員只好用兩塊銀元一前一后堵住傷口,然后送359旅醫院搶救。白求恩大夫在沒有麻藥的情況為他做了手術。整個手術過程,他都沒有喊疼。白求恩稱贊他具有鋼鐵般的意志。

將強強一軍。我們在陳列館中,還看到了一座“江大鍬”“仇大筐”現場對決的雕塑。“江大鍬”原名江希友,他一鍬能挖100斤,特別是他創造的“三鍬兩鏵挖土法”,在全師水利戰役中迅速示范推廣,為此連隊送他一個綽號“江大鍬”,獲特等功臣并作為勞模赴北京出席國慶觀禮。“仇大筐”原名仇泉,他在當年全師中開展“雙紅”(獎紅旗、上紅榜)競技活動中,仇泉以一擔挑走江希友四塊土垡而一舉成名,兩次獲師二等功臣。這個場景真實再現了農建四師在“三大戰役”時,人民軍隊充分發揚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據史料記載,僅在建場初期的三年中,就涌現出了特等功臣4名;一等功臣85名;二等功臣293名。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淮海農場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用好黨史教育基地“活”教材,在全墾區及周邊縣市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目前每個月超出1000多人次的參觀學習者,慕名前來接受黨史學習教育和軍墾傳統文化的熏陶。黨員干部、青年學子、應征新兵紛紛來到紅色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瞻仰農建四師紀念碑、參觀農建四師陳列館、聆聽軍墾故事、吟唱淮海場歌……形式多樣接受黨史墾史和場史教育,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厚植黨員群眾的愛黨愛國愛墾愛場情懷。

為讓大家更好地學黨史、懂場史,江蘇農墾集團和農墾事業辦公室聯合編印了以農建四師三年建場史實的《一支英雄的部隊》書籍;農場編纂了《搖籃》系列叢書和農建四師部分場志;制作了農建四師紀錄片《足跡》和專題片《一支英雄的部隊》;在淮海大地報上設置《銘記歷史——講述這方水土這方人的故事》專欄,連續刊載農建四師發表在《生產戰線報》上的史實故事;并搶救性的拍攝采訪了健在農建四師戰士采訪錄;同時,農場創新“實境教育”等宣講方式與內容,邀請老軍墾、老黨員上學校講傳統、進支部講黨課、到陳列館談場史,赴道德講堂分享感悟等;此外農場積極策劃情景劇“奮斗的音符”“十二人過橋”等紅色經典故事,借助文藝匯演、黨史節目展演和視頻制作提升影響力;拍攝制作“農建四師陳列館 黨史學習好陣地”短視頻等,借文藝創新豐富人民生活,以此來全面推進黨史學習深入民心,激發起軍墾文化的傳承力量。

“只要我能講能動,我會一直堅持為大家講傳統,說故事。”目前,已經給農場學校、支部講過10多次黨史及傳統歷史實境課堂的老軍墾胡福生,今年已經兩次在農建四師紀念碑和毛澤東發布的命令碑文前,給淮海農場學校師生講傳統教育故事時說。當然,農場目前健在的近200名老軍墾,他們正在用傳統的力量和一個農墾老兵的情懷,影響著、帶動著繼任者,讓他們更好地在保持榮譽,建設農場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淮海農場是個軍墾農場,境內紅色資源豐富,我們一定要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活’教材,扎實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和軍墾傳統文化傳承,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學黨史的體驗性和實效性。”淮海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單祥忠說,“我們要將農建四師鮮活的軍墾文化內容向外宣傳和展示,積極做好墾區內外黨員干部和職工群眾來農建四師陳列館開展學黨史、體驗軍墾文化,真正做到將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ALL RIGHT RESERVED 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TEL:025-57714560 FAX:025-57714560 E-MAIL:jsnkdwxcb@163.com 蘇公網安備 32010202010487號
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恒山路136號 郵編:210019 備案序號:蘇ICP備05005885號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