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非凡娱乐官方网站

廣西農墾:一群年輕博士的養豬情懷

作者:發布時間:2024-12-13文章來源:江蘇農墾

在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這樣一群平均年齡僅34.4歲的博士,在正值青春的年紀選擇投身養豬業,每天與豬打交道,被同事們稱為養豬博士天團

這個“養豬博士天團”,由8名博士帶領10余名碩士和若干名基層管理人員組成。“養豬博士天團”分別領銜組建了豬遺傳育種研究中心、營養與飼養研究中心、生物安全與疫病防控研究中心、環境控制研究中心、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等五大研究中心,專注生豬養殖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他們用4年的時間,走遍了廣西區內10多個設區市200多個豬場,為豬場解決了育種、疾控、營養、環控等方面的“疑難雜癥”,累計承擔課題任務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授權專利10余項,為企業節約成本超3億元,永新畜牧集團也獲批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榮譽或稱號。

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養豬博士天團”的3位領銜人物,聆聽他們的“養豬經”。

“豬場就是我的主戰場”

“不好好讀書就回家養豬”,這是句過去人們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面對無數人詢問“博士養豬,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大材小用、學歷浪費”這個問題時,程珂大聲道:“NO,這個偏見已經過時了。養豬其實已經是一個高門檻行業,要懂營養、育種、疾病、大數據分析、環保、財務、工程建設等相關專業,不具備人才、成本管控、資金、技術體系的中小散戶難以在競爭中與集團型企業抗衡。”

正是帶著對養豬行業的敬畏與熱愛,2020年6月從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的程珂,毫不猶豫地把擁有70年生豬養殖歷史的永新畜牧集團作為職場首選,成為該集團第一個博士研究生。

程珂深入豬場,從豬場技術員做起,到豬場場長,熟悉豬場生產流程,在實踐中尋找科研的發力點和突破點。

2018年席卷全國的一場特大規模豬瘟病毒,對生豬養殖行業是個致命打擊。病毒阻擊戰進入常態化,豬瘟檢測成本卻一直居高不下。“當時市場上的商用豬瘟檢測成本大概是13元一個樣本,這個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企業要主動作為降成本。”程珂找到了產學研的突破口。

“我是學獸醫專業,發揮專業特長,研發出性價比更優的檢測試劑盒,責無旁貸。”2021年9月,程珂與華南農業大學王衡教授團隊合作開展豬瘟檢測試劑盒的創新性研發,先后經過200多次的試驗嘗試,修改優化了超過200多對引物、探針序列,攻克了試劑盒特異性和穩定性等技術難點,2022年2月2日,首批自主研制的豬瘟檢測試劑盒順利投產。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該試劑盒在準確性、敏感性、便捷性等方面極具優勢,且成本相比之前降低60%以上。啟用新試劑后至今兩年多以來,已為永新畜牧集團節省豬瘟防控成本3500萬元。

藍耳病之所以被叫作豬類艾滋病,是因其具有免疫抑制性,可破壞發病豬的免疫系統,易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造成仔豬大量死亡。流行性腹瀉是養豬業中的“頭號殺手”,是導致養豬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面對這些高風險疾病,程珂認為,防控是最關鍵的。“豬場就是我的主戰場,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我都是在豬場里度過。”程珂通過深入養殖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疫病防控經驗,優化制定了流行性腹瀉免疫、后備豬管理和現場管理方案等,降低豬場發病率和死亡率。優化豬群腹瀉防控策略,年節約7600多萬元;參與研發的《生豬主要疫病養殖場凈化技術》成功入選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扁鵲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法給人看病,我們程博進豬場,通過自己總結的一套‘聽看趕感’法,便可判斷出豬的健康狀況。有問題,找程博,準沒錯。”永新畜牧集團旗下同正種豬場技術員覃葉說道。

“打造生豬育種中國‘芯’”

2021年,從廣西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的司景磊,拒絕了幾所高校拋來的“橄欖枝”,選擇加入永新畜牧集團,成為奮斗在養殖行業的“豬博士”。

“平時總是聽大家說陸川豬豬肉好吃,就是肥肉太多了。陸川豬是中國八大地方優良豬種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于是我萌生了充分開發、利用地方豬資源,豐富‘永新源’產品線的想法,嘗試通過保種選育、雜交遺傳改良和營養研究應用等方式改善陸川豬肉品質,讓老百姓吃上更好吃的豬肉。”司景磊說道。

說干就干。司景磊行動力滿滿,他不僅坐得住實驗室,入得了豬場,更下得了屠宰場,與團隊成員對271頭陸川豬進行群體親緣關系鑒定,對陸川豬實行純種選育,從豬崽開始,選種、育肥、測定、評估……利用陸川豬作為母本與杜洛克豬進行經濟雜交培育永新黑豬。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努力,2023年4月24日,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和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的技術專家到永新畜牧集團新興畜牧公司開展陸川豬和永新黑豬的屠宰性能測定評估,認為永新黑豬的背膘厚顯著降低,胴體重、眼肌面積和瘦肉率得到顯著提高,陸川豬背膘厚、瘦肉率低等特點獲得明顯改善。

“育種是最平凡、最不容易出成績的一件事,有的人一輩子都干不成功。但豬糧安天下,良種鑄基石!良種是保障我國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升生豬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育種沒有天花板,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熬住無人問津的寂寞,打造生豬育種中國‘芯’。”

秉承這份初心與堅守,司景磊帶領他的團隊,充分利用永新畜牧集團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建教授工作站這個科研平臺,雙方在供港澳豬體型、高效智能化種豬性能測定體系、集團化聯合育種、新品種培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生物育種重大課題攻關。他們針對華南地區高溫高濕環境背景,培育出強適應性豬新品系,不斷降低豬群死淘率,提升上市胴體瘦肉率和母豬繁殖性能,提高養殖生產效益和豬肉品質,為養豬業提供更為優質的種質資源,有效促進我國養豬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還推進遺傳改良進程,充分利用基因組信息開展選種選育。

截至目前,永新畜牧集團已累計構建16864頭的豬全基因組選擇參考群體。通過運用基因組選種選配技術后,法系核心群大白豬繁殖性能顯著提升,2024年法系核心群大白豬胎產總仔、健仔相比于2023年分別提升0.25頭、0.37頭,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報國興農養好豬”

“養好一頭豬,幫扶一戶農。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太了解農村農民的所想所需了。所以,大學我就選擇農學,想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父老鄉親,把‘報國興農養好豬’信念根植于桂墾沃土。”談起2022年5月加入永新畜牧集團的初衷,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專業的侯磊博士語氣輕快,眼神堅定。

侯磊入職后正逢豬價持續低迷,飼料占了生豬養殖成本的60%~70%。飼用玉米、豆粕等原料價格一再高企,養豬形勢異常嚴峻。如何降低生豬養殖的飼喂成本,成了永新畜牧集團亟須解決的難題,也成為侯磊初入職場的“第一考”。

“飼料是動物生長、繁殖和生產的物質基礎,其質量和營養價值直接影響動物的生長、健康和產品質量。”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侯磊帶領團隊開展生豬動態營養需求與營養精準供給技術研究,通過模型化研究建立能量、粗蛋白質和氨基酸等主要營養素的動態營養需要量模型,使營養與遺傳進展相匹配,實現精準飼喂與高效養殖,提升育肥豬生長效率與經濟效益,年累計產生經濟效益超5000余萬元。

為研發出適用于廣西優良地方種豬陸川豬和永新畜牧集團培育的永新黑豬的營養飼料,侯磊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的營養研究團隊,針對廣西地方豬耐粗飼、抗逆性和適應性強的特點,聯合開展了廣西地方豬綠色無抗發酵生物飼料的創新研發和應用示范。通過深入研究廣西地源性原料固態發酵全價料菌種的協同組合及適宜比例,建立飼料發酵前后營養成分變化數據庫,評估最優發酵技術參數,開展群體動物試驗評價可靠性和動物安全性,同時跟蹤設計地方豬種養循環生態發酵飼料車間,實現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和應用綠色無抗發酵飼料,并進行示范推廣。相較于傳統飼料,使用生物飼料后,地方豬每噸飼料成本降低幅度超25%。

為適應大宗飼料原料供需趨緊的形勢,侯磊帶領營養團隊還開展了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應用。通過與公司采購部和各子公司聯動,根據替代原料的供應情況和市場價格,綜合性價比,以立足我國國情和廣西資源特點構建新型飼料配方結構,成功實現由玉米-豆粕型日糧配方轉變為多元化日糧配方,年降低成本1億元以上。

入行至今,侯磊每日在實驗室、飼料廠、豬場之間來回穿梭,認真觀察,翔實記錄,仔細計算,事事親力親為,只為測算出精準營養的飼料配方。他說:“今天的健康飼料精準喂養的生豬,明天將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我將帶領團隊,繼續致力于動物營養關鍵技術、前瞻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助推生豬養殖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端穩百姓‘肉盤子’。”

(本文來源于“廣西農墾報”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