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12月,云臺大地寒意漸濃,興墾科技植物工廠在陽光的艷照下格外耀眼,“產自興墾植物工廠的小番茄,歷年來個頭顏色相似、品感穩定,秘密都在這個充滿科技范的溫室里。”正在忙碌的植物工廠“管家”淤秀林笑意連連。
打開植物工廠兩層大門,清新濕潤的氣息撲面而來,栽培架成排林立,一排排整齊的番茄植株正茁壯成長,翠綠的枝葉在燈光與陽光交織下閃爍,技術人員手持工作筆記穿梭其間統計數據,工人站在智能化升降工作車上沿軌道對番茄藤進行盤頭、繞蔓,2200平方米空間、10余個小番茄品種的生長透出濃濃的科技范。
技術員於秀林說“植物工廠番茄并非扎根于傳統土壤,而是‘住’在椰糠之中。椰糠是用椰子外殼纖維加工而成的基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水性和排水性,為番茄根系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生長環境。它既能夠穩固植株,又能讓根系自由地呼吸和吸收養分,是番茄舒適的“綠色床鋪”。不僅如此,小番茄還享受著水肥一體的滴灌系統的施肥終端。每株番茄配備一根滴箭,里面是技術人員根據選擇品種生長習性調配出的水肥營養液,電腦端設置好用量和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自動精準滴灌施肥。”說話間,技術員拔出一支滴箭,仔細檢查根部濕度,他現在將終端設置聯網在了自己手機上,操作更加方便。
“與傳統的日光溫室和玻璃大棚不同,溫室是采用智能控制理念,能精準控制溫室內的溫度、光照、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可以精確到每焦耳光照對應澆幾毫升的水。”技術人員劉超凡說。溫室里裝置的網絡傳感器,是植物工廠的“數字大腦”“管家”設定好小番茄適宜生長參數,智慧農業可視云端—大棚溫濕度監控儀實時顯示傳感器監測到的空氣濕度、溫度、土壤濕度、光照強度以及番茄植株的生長狀態等各種數據,技術人員根據小番茄的“口渴”程度、“肥料”缺乏量和生長溫濕度需求標準,及時操作溫室設施進行調整,確保小番茄在適宜的環境中長大。“有精確數據協助管理的精確灌溉不僅避免了水肥資源的浪費,還確保了番茄能夠在最適宜的水分、肥量環境中生長,每一滴水肥都被植株充分利用。”
正午時分,棚外光照強烈,遮陽網自動開啟。技術人員劉超凡介紹,大棚上面有一層遮陽網,當大棚溫度達到35攝氏度,會展開遮陽網;到夜間生長溫度需達15—20攝氏度,這時大棚內兩層保溫室會相繼打開,再啟動智能化升降工作車運行軌道的加溫功能,會起到較好的保溫作用。為應對蘇北夏、冬季極端天氣,2024年興墾科技新上馬“空氣能增降溫設施”。“大棚里溫度過高或過低時,機器自動開啟,循環出來的空氣,可以讓大棚迅速增降溫。”
眼下,植物工廠內的小番茄藤蔓高達1.3米,平均結4穗果,在植物工廠各位管家的精心呵護下,根據往年每根番茄藤年均結果10余穗,預計產量可達到普通番茄的7倍以上,12月中旬即可進入采摘期,屆時紅、黃、橙、綠、黑各色小番茄果實會吸引游人眼球,進入采摘高峰期。
椰糠為榻,滴灌滋潤,熊蜂授粉……盡顯科技范兒的種植模式增強了市區中小學研學興致。“小朋友們,抬頭看看,咱們授粉小能手居住的小黃屋。”12月初,植物工廠又迎來了一批前來研學的幼兒園孩子們。興墾科技在小番茄開花前70天根據種植面積預訂熊蜂,將它們安置在植物工廠中部立柱遮陽處10余個黃色小蜂箱內。在小番茄第一穗花開放時進行熊蜂聲震傳粉授粉。這一技術措施興墾科技已采用多年,相比于傳統的激素授粉、人工授粉,小番茄果形周正,降果實畸形,果粒更加飽滿,無空心無子現象,而且口感、甜度、營養成分均優于傳統授粉,綠色無污染技術措施有效提高了果實品質、產量,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收益。
數據從田間地頭匯集,為種植提供了精準的指導。“在智能設備加持下,植物工廠化種植讓職工勞動強度低了,管理精度高了,人均打理上千平方米不在話下。”劉超凡介紹。
向立體種植要產量,興墾科技棚內單株小番茄比室外番茄高出一倍,2200平方米的大棚,有紅果小番茄、紅色嘎拉果番茄、血橙色櫻桃番茄等10余個品種的小番茄,無限期生長,產量最高可達15000斤,充滿科技范種植的小番茄有效拓展了云臺冬季研學和果蔬采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