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非凡娱乐官方网站

新華日報 | 江蘇農墾江心沙農場:“科創+”賦能,試驗田變豐產田

作者:發布時間:2024-11-07文章來源:江蘇農墾

“要聚焦綠色化,以科技創新推進產業轉型,突出生態環保,發展低碳經濟,塑造綠色品牌。”江蘇農墾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后第二天,10月30日,江心沙農場“生物菌劑土壤改良研發項目”試驗田迎來合作方南京農業大學專家團隊的測產驗收。藍天白云下,4臺收割機一字排開,將稻子“盡收囊中”。一群白鷺在風中起起落落,時而游走覓食,時而相互嬉戲,成為稻田里另一道亮麗風景。

“從移栽到收割的全生命周期取樣分析情況來看,施用生物菌劑田塊的水稻株高、根長、鮮重等性狀指標都比對照田塊要好,產量和品質也更勝一籌。”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王一鳴帶著研究生走進田間,對試驗田塊的水稻穗數、每穗粒數等產量構成因素進行測定和分析,臉上滿是喜悅。他們在田間一邊聊著,一邊進行取樣,并將剪下的稻子用塑封袋裝好,送到實驗室進行測定,深入分析與總結試驗情況。

今年5月,江心沙農場與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舉行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并開啟生物菌劑土壤改良研發項目“企校合作”新模式探索,江心沙農場為承擔單位,王一鳴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撐,蘇墾農發江心沙分公司農業中心具體實施。該項目主要圍繞糧食穩產增綠減肥減藥,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實現經濟效益、生態環境雙重約束的要求,依托復合微生物菌劑的水稻生態防控的新型技術手段,以最新微生態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多種菌株的相容性、抗菌代謝產物的互補性開發出適合江心沙農場水稻種植的復合微生物菌劑,通過復合微生物菌劑的施用占據生態位點,更好發揮促生和防病活性。

“稻季一共要施用4次,分別為浸種、分蘗、拔節和灌漿幾個環節。”農業中心工作人員陳民軒介紹,在項目實施之前,王一鳴教授團隊多次實地考察,并進行小范圍試驗,針對以往的種植特點,制定生物菌劑精細化使用規程。據了解,試驗田種植的是常農粳14號,屬于單季晚稻,從移栽到成熟,每畝可節省約6千克化肥和100毫升農藥,節本30—50元,這一標準低于江蘇農墾集團“藥肥雙減”相關要求,而試驗田畝產量比對照田塊高28千克,按照市場收購價算,每畝可增收72.3元。

“隨著生物菌劑土壤改良研發項目的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了具體而扎實的舉措,目前來看成效可觀。”陳民軒笑著說,試驗基本達到水稻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施量在標準化生產基礎上再減少10%的目標,且不影響水稻產量,后續將進行稻米品質測定,根據試驗結果制定該品種的栽培和植保措施,并在麥季進一步推廣使用該生物菌劑,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張雙平 袁偉

來源:新華日報      2024年11月07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