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非凡娱乐官方网站

解放日報 | 鹽城有個中德合作示范農場

作者:發布時間:2024-10-29文章來源:江蘇農墾

上周,中德農業示范園項目部部長劉天星收到一封來自德國老友的郵件。來信的科樂收公司中國區首席營銷官西蒙高興地通知他:“老朋友,下周我們又可以在農場相聚啦!”

10月21日,中國農業農村部與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德農業周在江蘇鹽城開幕,活動持續至23日。科樂收公司作為德國農機頭部企業受邀出席。“我們將與鹽城本地優秀農機企業展開深入研討,期待取得更多合作成果。”西蒙在郵件中表示。與該公司一樣,眾多來自德國的專家、學者、商協會、企業家齊聚一堂,聚焦“中德農業合作十年 共筑可持續未來”的主題,共商發展大計。

對韓合作是鹽城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金名片,為何中德兩國的雙邊農業外事活動會落地鹽城?這要從10年前說起:2014年10月,中德兩國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決定實施“中德農業現代化種植示范農場”項目。2015年,在中德農業部門支持下,中德作物生產與農業技術示范園(以下簡稱“中德農業示范園”)在鹽城市響水縣的黃海農場揭牌,成為中國和歐洲發達國家間最大的農業種植業合作項目。此外,中德農業周同樣從2015年起開始舉辦,2024年9月26日,正式確定第十屆中德農業周在鹽城舉辦。

不足一個月時間,鹽城究竟如何能接下活動舉辦重任,做好東道主?當地干部表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無疑是農業大市鹽城的一個絕佳展示窗口,同時有助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加快提升現代農業發展的外向化水平,擴大鹽城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成果亮眼

承辦中德農業周,鹽城有著亮眼的合作成果。近10年來,中德農業示范園融合應用先進技術,推進藥肥雙減、條田合并等示范項目50余個,探索出適應當地環境的農業生產模式,推廣面積達50萬畝,舉辦“田間日”研討會等活動20余次,培養“雙元”新型職業農民3.4萬人。

10月16日,中德農業示范園內,農機手祖亞軍正駕駛一輛德國大型拖拉機,開足馬力播種作業,他說:“這臺科樂收牌拖拉機,來農場已經第10年,但看起來還跟新的差不多。作業效率是普通拖拉機的2到3倍,每畝油耗還低近30%。”他清晰記得,這臺大型拖拉機于2015年10月10日來到黃海農場,當時德國整地機、播種機、收割機等一批先進農機一同抵達,一時間吸引了眾多關注。中德農業示范園農機監理潘俊感嘆道:“即便是極小量的油菜種子,德國精量播種機都能均勻播撒到整畝地里,種子深淺一致,真是讓人不得不服。”

不過,德國農機初來乍到也曾遭遇“水土不服”。江淮地區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一度讓擅長旱作的德國機械在這里的水田中動彈不得。面對挑戰,中德雙方專家迅速行動,并舉辦多輪研討會,本土化改造德國農機。經過一系列優化,這些農機得以適應這一區域情況。“與黃海農場的合作,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江淮地區農業生產環境,熟悉了中國種植技術、土壤類型及農場情況,這對我們拓展中國市場至關重要。”西蒙曾在中德農業示范園舉辦的第六屆“田間日”活動中這樣說。早在2019年6月,科樂收與黃海農場簽署協議,共同探索智能農機及管理軟件在中國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中德農業示范園的示范效應很快便凸顯,更多德國農業農機企業紛紛加碼中國市場。黃海農場黨委書記、中德農業示范園中方主任陳守軍說,示范園項目一期、二期吸引了9家德國農業農機企業參與,如今科樂收、雷肯、豪獅、巴斯夫、拜耳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或設立研發中心。同時,也促進了國產農機快速崛起。江蘇悅達智能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維標介紹,公司依托中德農業示范園搭建的合作平臺,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推動產品迭代升級,去年,在行業整體銷量下降17%的情況下,公司實現拖拉機銷售同比增長31%,創8年來最好水平。

雙向奔赴

近10年來,在中德農業示范園中,9家德國農業農機企業無償為項目提供1000多萬元農機設備、農業投入品及技術支持,黃海農場則提供了近300公頃耕地和相關生產資料及人員,配套設施累計投資近億元。事實上,深化中德農業合作,鹽城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旺盛的產業發展需求,可謂雙向奔赴。

德國是歐盟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農業科技尤其是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全球領先。數據顯示,德國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人口僅占2%,平均一個農民可養活150個人。同時,德國農業高度機械化,該國還是全球最大農機出口國,農機制造業產值約占全世界總產值的10%,產品出口率達74%。

鹽城則是全國農業大市,資源豐富、前景廣闊。數據顯示,鹽城是長三角面積最大的平原農業區,202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454.4億元,占全國的1%左右,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也是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中農業經濟總量唯一超千億元的城市。其中,鹽城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40億斤以上,為全國貢獻了約1%的糧食、1%的生豬、2%的蔬菜、2%的水產品、3%的雞蛋。此外,鹽城擁有射陽大米等中國馳名商標13個,目前正打造“鹽之有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為更好讓“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多點開花,鹽城農業正向改革要發展。40多年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農業生產積極性,如今面對農業規模化、機械化趨勢,進一步改革勢在必行。2019年9月,為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鹽城市率先在亭湖區試點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據統計,改革后亭湖區地塊數量減少約70%,溢出土地約5%,每畝生產成本降低約200元。2023年,鹽城“小田變大田”改革經驗被中央一號文件吸收。目前,鹽城已完成“小田變大田”改革面積達165萬畝。如此也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最終實現“良種+良法+良機+良田”的現代化生產方式。其間,中德農業合作或有不小的空間。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