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非凡娱乐官方网站

人民日報: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的典范

作者:發布時間:2023-05-25文章來源:江蘇農墾信息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論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時,提出“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的方法原則,深刻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既是深刻理解這一科學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點,也是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發展,是遵循“兩個結合”、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方法論的典范。

中國式現代化是應時而生的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從概念的提出,到理論的構建,再到不斷豐富發展,前后不到兩年半時間。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如此密集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根本原因就是黨和國家事業邁上了新征程、指導和引領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偉大社會革命的需要。就是說,中國式現代化是應時而生的理論。

新時代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之際召開,不僅對“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建議,也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脫貧攻堅,這是有中國反貧困理論作為直接指導的。新的奮斗目標,需要新的具有針對性的理論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從五個方面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為新理論的提出作了概念準備。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全黨宣布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次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判斷,把“中國式現代化”提高到人類文明形態的高度來認識。

黨的二十大宣告“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化了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黨的二十大以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基礎,科學描繪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對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作出了戰略部署。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全程。在這樣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年初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重要講話中,提出并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形成了系統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歷史進程,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發展普遍面臨的歷史任務,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對于“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這樣的世界現代化之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責任提供中國答案。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點和世界意義,著眼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曾經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一概念,當時是著重從物質技術水平角度講的,主要考慮到龐大的人口數量,強調我國的現代化在人均收入和個人生活水平上不能與西方國家盲目攀比,在現代化建設上不能急躁冒進。后來他使用“小康社會”“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樣兩個概念,用以取代“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概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了這一概念更加豐富、更具質感的規定性,使之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具有了超越西方現代化的文明含義,并且從理論體系的角度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系統闡述,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發展史,生動展示了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的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

中國式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全面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具有高度的統合性,它是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的集中回答,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從這一科學思想的全局來領會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是遵循“兩個結合”的典范

“兩個結合”強調的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我們黨的最新理論創新創造,是對“兩個結合”的最好踐行。

新中國的建設從學習蘇聯經驗起步,但我們黨很快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任務,強調要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他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概念,就是對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經驗的高度凝練和總結。

當前,中國的具體實際是什么呢?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是我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一個階段,是完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歷史宏愿的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上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我國是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這必然是人類歷史上難度最大的現代化。人口基數大,城鄉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大,決定了我們必須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從上述這些具體實際出發,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解決中國問題得出來的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

傳統是現代化生長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上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列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十個重要觀念,為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資源和政治資源。比如,天下為公、民為邦本、任人唯賢,為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治理經驗;為政以德、革故鼎新,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支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提供了充沛的道義資源;天人合一,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的生產生活方式;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為實現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保證。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獨特智慧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高度契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啟示。正是由于實現了“第二個結合”,才使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深厚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

在實現“兩個結合”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用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底蘊滋養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不僅用自身的實踐走出了現代化的成功之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也通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形成了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方法論的典范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服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顯著標志。中國式現代化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人民對文明進步的渴望,努力實現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把現代化建立在不斷追求并真正實現人的解放之上。圍繞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了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舉措,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不變的追求。我們堅信,現代化≠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發展中國家有權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事實上,我們沒有像一些發展中國家那樣亦步亦趨跟在西方國家后面簡單模仿,以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難以自拔,而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展現出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定性。“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就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始終堅守的本和源、根和魂。這一點必須毫不動搖,否則中國式現代化就會失去正確方向,甚至會犯顛覆性錯誤。基于這樣的認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首要就是這兩條。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強調要處理好守正和創新的關系,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敢于和善于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探索優化方法路徑,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兩極分化還是共同富裕?物質至上還是物質精神協調發展?竭澤而漁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還是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對這一系列原則問題堅定有力的科學回答。不僅在這些原則和方向問題上保持著清醒和堅定,中國式現代化還將以一往無前的精神應對各個領域的具體問題,對新征程上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保持清醒和自覺,主動發現問題、科學分析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一系列重大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六個方面的關系,即: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戰略與策略的關系、守正與創新的關系、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活力與秩序的關系、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系,體現了他洞悉時勢、總攬全局的系統謀劃和戰略擘畫,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遵循。在新征程上,我們將面對更加深刻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面對更多兩難、多難問題,必須更加自覺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運用科學思想方法觀察形勢、分析問題、推動工作。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人民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創新創造發展壯大自己,通過激發內生動力與和平利用外部資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自身發展的,不僅不以任何形式壓迫其他民族、掠奪他國資源財富、“薅”世界各國的“羊毛”,而且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不斷以自身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尤其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堅決反對通過打壓遏制甚至遲滯別國現代化來維護自身發展“特權”的行徑。

由于遵循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的方法原則,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人民的理論、科學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定是一場更加驚心動魄、更加波瀾壯闊的偉大社會革命。我們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指導,堅定歷史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引領和推動這場偉大社會革命行穩致遠、以竟全功。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林振義,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
上一篇:下一篇: